隆裕太后怎么死的(隆裕太后最后的下场?)
隆裕太后最后的下场
1913年,隆裕太后过寿时,只有袁世凯派人来祝贺,宗室王公竟无人来贺。隆裕尽管没什么政治头脑,但宗室王公对她连起码的尊敬都没有了,实则是在怪罪她下诏逊位的事。
隆裕太后看着殿上寥寥数人,不禁悲从中来,之后一病不起。1913年2月22日,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任太后,隆裕太后在长春宫薨逝,享年46岁。
李莲英怎么死的
要提起清末大太监李莲英,那可是赫赫有名。他虽然地位卑微,正史对他不屑一提,但说起晚清那段历史,却处处可见李莲英的影子。这位被称为“九千岁”的宦官,依权弄势,显赫一时。而关于他的生平,野史轶闻,各说各话,可谓五花八门。这也给李莲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病死在办理慈禧太后的丧仪之后,离慈禧太后死日还不到一百天,李莲英就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二月初二日离开了皇宫,这时他在皇宫内已生活了五十多年。关于这件事,李莲英的墓志碑文有载:“及太上孝钦显皇后升遐,公之退志决矣。”由此可见,李莲英是主动提出离宫的。他离宫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给了他一个在太监中绝无仅有的待遇—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可以带原薪六十两钱粮米退休。
关于李莲英之死,大家却一直没有认定一个明确说法。据《李氏家谱》载:李莲英出宫后,搬进北京棉花胡同家中,整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三年后,李莲英去世。据李家后人之说,李莲英是病死的,病因是痢疾不治,得病后三四天即殁。但是,清史档案和墓志铭,则用了一个“殒”字,模棱两可。
近几十年,关于李莲英的死说法不一,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为,事实上李莲英死于他杀,病死之说只是家人说法,并不足信。
二是认为,李莲英死于仇敌。尽管李莲英圆滑机警,却仍有大量仇家。李莲英得罪过革命党人,也得罪过宫中同道和各路大臣。不过,据史学家分析,其实,最有可能杀他的人,则是光绪皇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因为传说正是李莲英下手毒死了光绪皇帝,为了给哥哥报仇,载沣若是派人杀死李莲英也顺理成章。但这件事到底是谁干的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另外,直到现在,李莲英被杀地点也没有确切之说。因此,极有可能是杀人者扔还了李莲英的首级。李家之人,找不到尸体,只好将头下葬了。
三是在去山东讨债途中被悍匪所杀。这一观点,也被无数专家质疑。还有种说法是李莲英曾有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省无棣县。他曾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走到山东和河北交界的地方被人杀死。当时跟随的两个侍从吓得失魂落魄,只把李的头颅用包袱兜回了北京。同这一观点相近的说法,还有人称,李莲英出宫隐居之后也是要出门的,比如,他对慈禧太后总是感恩戴德,每年都要去东陵拜谒慈禧陵寝,结果在半路被人杀死。
对于这些不同版本的传言,虽然都没有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专家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及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隆裕和慈禧谁先驾崩
隆裕和慈禧中慈禧先驾崩,隆裕是慈禧的侄女。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封一等承恩公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隆裕太后皇帝
宣统(1909年-1912年2月)为清朝第十二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政府代表经过南北议和后,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递送了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根据优待条例,“宣统”年号停止使用。1917年6月底,在张勋的拥戴下爱新觉罗·溥仪于1917年7月1日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中华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清廷改元宣统,寓意“宣宗之统绪”,指亲缘血统来自清宣宗(道光皇帝)。
隆裕太后是谁
答裕隆太后(1868-1914),光绪帝的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制立为光绪帝皇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1902年初回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