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探索指什么历史事件
湖南大学生第一课远航讲的是什么内容
远航,是令人振奋的旅途,是一次心灵的冒险。“奋斗青春号”以“远航”为主题,邀请省内高校教师、辅导员为学生们录制一堂微课视频。在这个微课堂中一起探索远航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地理上的旅行,更包含启发学业与生活中的探索灵感。与同学们勇敢扬帆,前往未知领域、探索新知识、新经验。
15世纪初我国在航海方面有何成就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1405—1433年),首先是由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
我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
航海罗盘是我国发明的。我国发明指南针后,很快使用到航海上。航海罗盘上定24向,我国汉代就有24向的记载。北宋地理学家沈括的地理图上也用到过24向。把罗盘360度分作24等分,相隔15度为一向,也叫“正针”。但在使用时还有缝针,缝针是两正针夹缝间的一向,因此航海罗盘就有48向。大约南宋时已有48向的发明了。48向的每向的间隔是7.3度,这要比西方的32向罗盘在定向时精确得多。关于32向的罗盘知识在明末虽从西方传进来,但是我国航海家一直用我国固有的航海罗盘。
计程仪又叫“测程仪”。三国时期吴国海船航行到南海一带去,有人写过《南州异物志》一书,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船头上把一木片投入海中,然后从船首向船尾快跑,看木片是否同时到达,以此来测算航速航程。
这是计程仪的雏形。直至明代还是用这个方法,不过操作方法更为具体。
我国迟至唐代末年已有测深的设备。一种是“下钩”测深,一种是“以绳结铁”测深。深度达20多米,这还是浅水测深。再稍晚一些,有记载说用纲下水测深,“纲长50余丈,才及水底。”纲是大绳,50多丈,这已是深水测深了。
南宋末年吴自牧的《梦粱录》上说:“如果航海到外国做买卖,从泉州便可出洋。经过七洲洋,‘船上测水深约有七十余丈’。”当时测水这样深,可见我国宋代已经有比较熟练的深水测深技术了。
宋代已经有针路的设计。航海中主要是用指南针引路,所以叫做“针路”。有的古籍中叫“针经”,或“针谱”、“针策”。凡是针路一般都必写明某地开船、航向、航程和船到某地等。
至于海图,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上已有海道图,这是我国航海海图最早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海道图是明代初期《海道经》里附刻的《海道指南图》。
明末时期有些古籍注明海上危险物,比如“有草屿”、“有芦荻”等,还有浅滩、暗礁、沙州以及岩石的记载。这些和近代海图上的要求大致符合。
远航和出海一样吗
远航和出海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概念,都表示船只离开港口,驶向更远的地方。然而,从语义和语境上来说,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1. 远航:远航更强调船只离开港口后,进行较长时间的航行,到达较远的目的地。这个词汇通常用于表示长途航行、探险、贸易等活动。远航往往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如航海探险、商业贸易等。
2. 出海:出海主要表示船只离开港口,驶向海洋。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较广,可以涵盖各种船只离开港口的行为,包括远航、近海作业、游玩等。出海通常更强调船只离开港口的动作本身,而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目的地或目标。
总之,远航和出海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概念,都表示船只离开港口。然而,远航更强调长途航行和明确的目标,而出海则更多地描述船只离开港口的动作本身。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下,这两个词汇可能会有所区别。
古代人远行追梦的事例
汉武帝要李陵护送下师将军李光利,李光利在酒泉攻打匈奴右圣王。李玲拒绝了,要求他的步兵独自在法庭上为5000人辩护。武帝赞扬了李陵的勇气,答应了他。
只有司马迁说过:“李陵孝敬亲人,对文人有信心,始终怀着报国之心。他只有5000名步兵,吸引了匈奴人的全部力量,杀死了1万多个敌人。虽然他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并投降了,但他的功德是可以克服的。我不认为李陵真的向敌人投降了。
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 探索海洋的时间多早于多伦布
郑和下西洋的首次时间是1405年,而哥伦布是1942年第一次航行。所以郑和探索海洋时间早于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扩展资料: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也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了不起的事件,凝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从1405—1433年,是处在15世纪。15世纪最初的30年里,在亚欧大陆两端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向海洋进军。东方以中国郑和下西洋为代表,西方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为代表,东西方的航海在很大意义标志着人类的活动舞台开始由大陆转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