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豪格刚打了胜仗,就被叔叔多尔衮给剁了。

是真剁!事后,多尔衮还找人一起瓜分了他的老婆。

皇太极那么多儿子,能让多尔衮费尽心机整死,豪格也算一代奇葩了。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也是最有希望继承皇太极位置的人。

只可惜,多尔衮横插一家,扶持孝庄的儿子福临即位。

豪格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不仅一命呜呼,连老婆都尽数归了叔叔们。

多尔衮为什么要费尽心机整死豪格?

多尔衮想要整死豪格,有2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豪格与多尔衮隔着杀母的血海深仇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享年75岁。

为了顺利即位,皇太极一行人,强行逼迫当时唯一知道遗言的大妃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就是多尔衮的母亲,年仅35岁,生了3个儿子,却被硬生生逼着殉葬了。

这是清朝唯一生殉的大妃,完全不合规矩。

这一年,多尔衮15岁,羽翼未丰,无法保护母亲。

但他一定会把账算到皇太极头上的。

豪格是皇太极最喜爱的儿子之一,他自小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军功。

换言之,皇太极的势力离不开豪格的功劳,多尔衮自然对豪格恨得牙痒痒。

另一方面,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有权位之争1643年,51岁的皇太极突然去世,匆忙得连遗诏都没有留下。

谁来继承皇太极的位置?

豪格是最有优势的儿子。

其一,豪格是长子,不少大臣、亲王受汉族“立长”的影响,主动表示愿意支持豪格当皇帝。

支持豪格继位的人有:皇太极的二哥代善,他威望高;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掌管了镶蓝旗。

其余的图尔格、索尼、巩阿岱、鳌拜等重臣,也表示愿意支持豪格。

其二,皇太极原来掌握的正黄、镶黄旗,也支持豪格。

简单来算,豪格继位,不仅有重臣支持,还获得了正黄、镶黄、镶蓝的军队力量,再加上自己的正蓝旗,基本算得上稳操胜券。

但多尔衮也想要这个位置。

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在血统上,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是,军事力量上,他还是弱一些,只有正白、镶白旗的支持。

两方如果真的交火,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多尔衮还真不能算稳操胜券。

两方对垒,氛围非常紧张,仿佛大战一触即发。

镶黄旗和正黄旗的大臣拿着剑,气势汹汹的说:“先帝对我们有大恩,如果不是先帝的儿子当皇帝,我们宁死不从!” 僵持不下之际,多尔衮和豪格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大家都不当皇帝了,让皇太极6岁的儿子福临当皇帝,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分别摄政。

《清史稿》:八年,世祖即位,命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

两个摄政王,一个是多尔衮,一个是支持豪格的,也算是为这场皇位之争暂时画下句号。

不过,多尔衮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开始一步步算计豪格,并最终打败了他。

多尔衮是怎么整死豪格的呢?

概括来说,一共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打击济尔哈朗的势力,拉拢两黄旗。

福临上位之初,多尔衮并不占优势。

单论摄政王的地位,济尔哈朗的地位要比多尔衮要高一点。

为此,多尔衮必须先要把济尔哈朗给排挤出去。

济尔哈朗势力大,要想动他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能动,先让他离开京城不就行了?

于是,于是,福临登基的第二个月,济尔哈朗就被外派到宁远打仗去了。

《清史稿》:九月,攻宁远,拔中后所,并取中前所。

天高皇帝远,多尔衮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他开始一面打击济尔哈朗的心腹,一面拉拢两黄旗的人。

两黄旗中,有大部分人是念在皇太极的面子上支持豪格的,而还有一部分人是誓死追随豪格的。

前一类人,他们曾在皇太极的灵前拼命支持豪格,豪格一面想要当皇帝,却又一面来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让不少大臣都寒了心。

这不就相当于,我拼命挺你,结果你自己优柔寡断,关键时候还在推辞。

这类人,多尔衮只要稍加游说,他们很容易改变阵营,就算不支持多尔衮,也不会继续支持豪格。

至于后一类人,多尔衮则是直接打压。

比如图赖、图格尔、遏必隆被废黜,索尼、鳌拜被数次打击报复。

在多尔衮的用心操纵下,豪格原本的优势地位大打折扣,已经不如多尔衮了。

第二步:被人告发,议罪多尔衮的蠢蠢欲动,豪格也清楚,他也开始反击。

豪格知道多尔衮与弟弟多铎之间关系不和睦,便主动拉拢多铎。

豪格先是在“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子”一案中,包庇了多铎,后来又和多铎交往甚密。

只可惜,豪格还没拿到实际的好处呢,多尔衮就来了个釜底抽薪。

他让原本支持豪格的正蓝旗固山额真何洛,揭发豪格,说豪格言语中伤多尔衮。

从辈分上来看,多尔衮与豪格是叔侄关系。

豪格言语中伤叔叔,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关键看说话的内容,而固山额真何洛爆出来的话是:“多尔衮是个无福的人,能活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难道不能直接杀了他?

”《清实录》:“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

”“我岂不能手裂若辈之颈而杀之乎。

” 或许,豪格在气头上真的说过这些话,可一旦被放到明面上,豪格就有些失礼了。

于是,多尔衮以此为由,大发雷霆,大力打击豪格党羽。

他的心腹们,固山额真俄莫克图、议政王大臣杨善、伊成格、罗硕,纷纷被处死。

而豪格自己,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是福临拼了命以绝食威胁才保住的。

但豪格也因此,被废为了庶人。

第三步:整垮济尔哈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豪格成了庶人,但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恰如被软禁的张学良,实则住着小别墅、打着高尔夫,日子过得格外悠闲,没人敢让他蹲大牢。

清军入关时,福临考虑到他曾经的功绩,又恢复了豪格的爵位。

不过,此时的豪格,已经无法撼动多尔衮分毫。

如果只是权位之争,或许事情到此就算圆满结束,可前面说了,多尔衮心里还记着仇呢,好好的母亲,硬是被这群人逼着殉葬,是个男人都咽不下这口气。

多尔衮的发难,是从济尔哈朗开始的。

他找人举报济尔哈朗违规修建府邸、威胁官员;在衍禧王、饶余王、贝子和托去世时,不与福晋去吊唁,漠视亲情;宠爱有罪的臣子…… 《清实录》:得燕京时,郑王自盛京发银千两,令吞齐启摄政王,求夫役修其府第,我曾谏止。

及郑王至燕京,遣达尔岱、博博尔岱、莽加胁我云,我令尔等往启,竟遗忘此语,何人当用官夫修房,何人不当修房耶?

我因见其援比失当。

故不行启闻。

这几个罪名下来,济尔哈朗就是被处死也不为过了。

不过,多尔衮没有直接对他下死手,而是夺了他郑亲王的爵位,降为郡王,并罚款五千两白银。

经此一事,济尔哈朗不仅彻底倒台,绝对不敢再帮豪格,没准还要从心里感激一下多尔衮手下留情保了他一命。

第四步:找个借口幽禁了豪格。

豪格在灭李自成、张献忠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军功,班师回朝时理应时要论功行赏的。

可还没等福临颁布嘉奖的诏书,多尔衮就直接将豪格下狱了,罪名是:隐匿正蓝旗参领希尔艮冒功一事、启用罪臣扬善之弟吉赛为护军统领。

简单翻译一下,豪格藏了个有罪的部下,启用了罪臣的弟弟打仗。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比起他几年征战、灭了清朝心腹大患的功绩来说,豪格这个行为,真的不算什么。

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

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

就这样,多尔衮把豪格给幽禁了起来。

豪格自然很生气,被关押过程中,他多次放出狠话:“将我释放则已,如不释放,勿谓我系恋诸子也,我将诸子必以石掷杀之。

” 这句话的意思是,赶紧把我放了,如果不放我,我以后出来了,一定把你的儿子全部用石头砸死。

只可惜,这些狠话注定无法实现,因为他不可能获得自由了。

后来,见大势已去,豪格在狱中选择了自尽。

当然,也有人称,豪格不是自杀而是被多尔衮害死的。

毕竟,一个历经风雨、多年征战的皇长子,怎么可能刚被幽禁就放弃生的希望,直接认输自杀?

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提到,豪格其实在得胜归朝的路上,刚进城门就被多尔衮派来的人剁了。

是真剁的那种!当时,还有一个叫做王忠的太监扑在豪格身上想要保护他,结果两人都被剁成了肉酱,尸身分不开,一起装进了棺材里。

不过,我想,以谨慎和智谋著称的多尔衮,应该不会采取这样鲁莽的做法。

因此,正史中的记载“豪格是在幽禁后死的”这种说法,更为合理。

豪格死后,他的老婆们,被多尔衮等人尽数瓜分。

正妻博尔济吉特氏,成了多尔衮的五福晋,另外还有两个侧福晋分别被济尔哈朗、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娶走了。

多年后,多尔衮身死,福临处置了多尔衮,为豪格平冤昭雪,重新册封他为和硕肃亲王,并追谥为肃武亲王。

其实,仔细来看豪格的死亡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他完全属于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早在皇太极死的时候,他就拥有了绝对势力的支持。

如果当时的他和多尔衮硬刚,起码有九成的赢面,可他偏偏要说自己“福少德薄”;后来,最支持他的心腹们、臣子们,一个个被多尔衮废黜、杀害,他也没有站出来团结势力,保护追随者;弟弟福临明显是站在他这边,希望豪格能够与多尔衮势均力敌的,可豪格也没能利用好兄弟情谊,让福临想帮都帮不上; 多尔衮的确有勇有谋,心思缜密,豪格斗不过也不算丢人。

但偏偏,豪格实在输得太难看,看起来毫无还手之力。

邱尚周给他的评价十分中肯: “原本胜算很大的豪格,却成了最大的输家。

优柔寡断的豪格在争夺皇权的大战中缺乏豪气和勇气。

他输了,怪他缺乏统筹全局的‘大德’,不懂斗争的多变性,缺少控制局势的韬略。

”我想,这样的人,就算当上了皇帝,迟早也会被拉下来吧!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

    作者信息

    标签TA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