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为什么还在卖保本保息的理财?

根据2018年资管新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确实不得再承诺保本,即打破刚兑。

但为了保证金融机构整改顺利,监管部门还是给了两年的过渡期的,即到今年年底全部要转换完成为不再刚兑的理财产品,并且产品本身也要想净值型转型。

但由于今年疫情影响,监管部门为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将过渡期又延长了一年,即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

过渡期内原则上不允许发行保本保息的产品,但部分银行会利用这个过渡期延长一年的政策,打擦边球,即发行短期产品,产品期限会在2021年底前到期结束。

这样明面上不会挑战监管政策,出于为缓解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压力考虑,监管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类特殊的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存款+衍生品构成),银行当成存款产品来销售,监管却当成理财产品来监管,要求“双录”,使得结构性存款难以定性。

这类产品由于风险较小,部分银行更是因为虚假挂钩衍生品或设置难以触发条件,将结构性存款演变成了事实上的高息揽存,这也使得结构性存款变成了保本保息理财产品。

所以,投资者还是要睁大双眼,银行目前的违规成本较小,在业绩压力下,不说顶风违规了,打擦边球还是大有可能的,即使是国有行。

在投资时,投资者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风险评级的理财产品。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

    作者信息

    标签TA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