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劳役刑?劳役是什么意思?
劳役是什么意思
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淮南子·泰族训》:“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 唐 钱起 《送张管书记》诗:“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 王二 从县城回到 王家堡子 了。”
2.劳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 元 曰:‘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禪?’”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风光正暮春,便纵然劳役,何必愁闷?”
徭役是劳役吗求回答
不一样,徭役和劳役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
劳役意思是:
1、(名)指强迫的劳动。
2、(名)指(牲畜)供使用。
3、为政者役使人民作工,强迫的劳动。
4、奴仆向其地主应当提供的一天或更长时间的无偿劳动(如:修路)。
5、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
6、劳苦。
二、出处不同:
徭役出处:
1、《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2、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燕齐海岱,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
劳役出处:
1、《淮南子·泰族训》:“无轶民,无劳役,无寃刑。”
2、唐·钱起《送张管书记》诗:“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三、用法不同:
徭役造句:
1、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2、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3、税收,徭役和其它支出的负担使他们生活在人类必须生存条件之下。
劳役造句:
1、古代统治者繁重的劳役剥削使老百姓怨声载道。
2、为此,大催征赋税,增发劳役,兵连祸结,国匮民穷。
3、此时此地,芸芸众生的血肉之躯,只不过是在劳役和苦难中熬煎。
古代针对妇女有哪些刑罚
拶(zǎn)刑,拶子是一种专门用来夹手或者夹脚的行刑工具,主要部分由硬木条组成,以绳索相连接。行刑时将女犯的手指放入拶子,再由绳索牵引加紧,严重时甚至可以将女犯的手指夹断。所谓十指连心,不要说是夹断,即使是普通的用刑,也不是女性的十指可以承受的。而且我国古代女性主要是靠灵巧的双手工作生活,一旦手指残废,对她们将是极大的打击这一刑罚始于唐朝,一直到清末才被废止。刑舂(音同冲),这是一种劳役形式的惩罚,包括发配到边远地区的地主家中或军营中从事一些妇人的工作,如舂米,也即淘米,洗衣、晾晒等,工作十分繁重。但是在受此刑之前,女犯通常会被施以黥、劓等刑罚,以剥夺她们的女性权利。这种刑罚虽然不会使女犯丧命,但她们接下来的生活无不悲惨之极,可以说生不如死。而且,获这种刑罚的女犯通常是由于株连等莫名其妙的原因。仗刑,是指去衣受仗,也就是剥光了打。在我国古代,女性是不能轻易抛头露面的,何况是被当众脱去衣裤。这一刑罚除了将女犯的臀部打得血肉模糊外,还有一种羞辱的目的。受此刑罚的女性,多数是因为通奸淫乱。但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像,在后来的行刑过程中,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女犯一般会得到从宽处理,比如行刑时留有内裤,行刑者手下留情等等,此刑同样始于唐朝,但是宋明清三朝硬性规定要去衣受刑时,行刑者就不敢轻易手下留情了。赐死,这种刑罚始见于商代,一般是对身份比较特殊的人使用,比如皇家的妻妾等,原则上要保证她们有尊严的死去。赐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赐毒酒、赐绫缎、赐长剑等,女犯得赐后谢恩退出,自行了断生命。宫刑,这一多见于男性犯人的刑罚,实际上最开始却被用于女犯。是在我国秦汉时期,女子如果犯有通奸淫乱等罪,就会施以宫刑,即将女犯捆绑在木桩上,行刑者用木棒等硬物猛击其腹部,致使其性器脱落,失去生育和性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