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藏族和西藏,四川的藏族有哪些异同?
藏族的分类主要是按照语言划分的,一般分为三种语言体系: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卫藏藏族青海、西藏和四川境内,这三种藏族都有交叉分布:青海大部分藏族是讲安多藏语的安多藏族,但是青海的玉树州却是康巴地区,当地的藏族主要讲康巴语西藏拉萨、日喀则一带。
还包括阿里、山南以及部分林芝及那曲地区。
这一地域内的藏族在方言、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比较统一,是西藏地区传统的核心地域。
居住于该地域内的藏族统称为卫藏藏族。
但是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那曲东南一线又属于康巴地区。
然而,在西藏康区与卫藏交接的林芝一带,居住着珞巴人和门巴人等,这一带古称工布地区,以工布江达、林芝为中心,这一带的藏族习惯上称为工布藏族。
另外,康区木雅一带(甘孜州折多山和雅砻江之间)的藏族因其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也称“木雅藏族”。
四川西昌,雅安地区和阿坝藏羌自治州相连,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称为康区。
康巴区还包括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
除此之外,四川还有一部分嘉绒藏族:嘉绒在甘孜州丹巴县、康定县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
扩展资料卓仓藏族: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娃顿”(“卓仓七沟”之意)。
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与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一村;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
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
白马藏族: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人口约18000人。
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与其他地区藏族有所不同。
白马藏族讲藏语,却不识藏文,普遍使用汉文。
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这是一句在藏人中间广为流传的话,以说明这些地区各自最典型的特点,大意是:安多的马(以马最好),康巴的人(以人最美),卫藏的教(以宗教最兴盛)。
康巴藏族:康巴藏族即康区的藏族。
康巴地区历史上处在汉藏过渡地带,在行政、宗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康巴人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直爽的民族共性,宗教方面尤为虔诚,有经商和远游传统,体格相对强壮等。
装束上最明显的是,康巴男子多扎英雄结以示勇武。
这种传统保持至今,拉萨街头随处可见。
安多藏族: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
安多藏族的着装特别富丽,冬季用的藏袍面料以丝绢为主,不似卫藏等地以相对素朴的氇氆等为面料。
帽子也多饰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绿、金、黄、红等色为主的图案装饰。
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和汉族影响较多,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方面比较有特点。
安多藏族普遍高大,体形丰满,男女都比较漂亮。
嘉绒藏族:位于四川阿坝和部分甘孜境内的藏族称嘉绒藏族。
历史上嘉绒一带地处藏、羌、汉等多民族交合部,加上该地区早期民族分布和融合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嘉绒藏族带有较多揉杂特征。
如头帕、绣花鞋和腰带等装饰与羌族形似,其生产模式以农业为主,在风俗和习性上又有汉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