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四个特性?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有4方面:)
①大杂居,小聚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如藏族聚居在青藏高原,朝鲜族聚居在吉林省延边地区,独龙族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谷。有的民族分散在一些乡村里,但也是聚族而居。从全国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周围,又是汉族或其他民族的聚居区。例如,西藏的藏族北面与维吾尔族、南面与门巴族和珞巴族相邻杂居;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但那里又混杂居住着大量的汉族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而蒙古族又在新疆、青海和河北境内散布着一些聚居区。全国各民族呈现出一种犬牙交错的分布局面。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是千百年的历史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少数民族聚居的不同情况,截止1990年底,先后建立了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5个自治区(相当于省级)、30个自治州(相当于专区级)和124个自治县(旗)(相当于县级)。此外,还建立了2719个民族乡。)
②中国少数民族很多居住在边疆地区。朝鲜族居住在与朝鲜交界的地区;蒙古族、哈萨克族居住在与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区;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居住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的地区;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居住在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和印度交界的地区;独龙族、怒族和傈僳族居住在与缅甸交界的地区;景颇、佤、苗、瑶、傣、哈尼、布朗、拉祜、壮、京等族居住在与缅甸、老挝、越南交界的地区。)
③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多为高原、山区和沙漠,也是中国主要的牧区和森林地带。中国著名的五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甘川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见中国畜牧业地理、中国草场资源)。全国牧区2.86亿公顷草原,仅新疆、内蒙古就占1.66亿公顷,占总面积的60%。很多民族,如云南的20几个民族和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的一此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中国的森林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林区,吉林的长白山林区,甘南和川西北的岷山、横断山林区,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林区,青海、甘肃之间的祁连山林区,云南的西双版纳林区,都是中国著名的林区(见中国森林资源)。)
④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产丰富。如广西是中国甘蔗的主要产地之一;郁江流域是富庶的产粮区。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素有“塞上谷仓”之称;宁夏平原很早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见银川平原);新疆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云南省和海南省是中国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著名的蒙古马、河曲马、伊犁马、牦牛、细毛羊、藏习羊和野生动物熊猫、孔雀等都产在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都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基地。少数民族地区水力蕴藏量占全国水力资源60%,刘家峡水电站和龙羊峡水利工程(见龙羊峡水电站)都在少数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