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在衢州发现的“龙游石窟”群存在着种种未解之谜,它们真的是外星文明建造的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浙江省衢州市凤凰山周边的村庄盛有传闻:山麓分布的众多无底塘,时常会有二三十斤的大鱼游过,且它们身上没有鳞片,似乎是某种珍稀鱼类。

这件事遂引起了村里四个人的注意:年龄最大的叫吴阿奶、年龄最小的叫邓寿富,另外两个是毛荣贵和陈荣根。

他们都对无底塘非常感兴趣,合计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抽水抓鱼卖钱!于是,1992年6月,三人筹集了一万块钱,租了一台抽水机,选中水面面积仅有二十平方米的水潭进行抽水。

刚开始抽了两天,水潭里的水似乎没有减少,他们就增加一台水泵,紧接着又增加了两台。

四台水泵飞速运转,抽出的潭水缓缓流向不远处的衢江。

渐渐地,洞口面积越来越大,水位下降越来越缓慢,就这样抽了四天,洞中的四根柱子显露出来,这给四人增添了几分希望。

十七天后,水落洞出,吴阿奶怀着一丝恐惧和万分惊喜,顺着洞口下达到底部。

借着射入的阳光,一座巨型石室渐渐浮现在他眼前。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鱼没见着,倒是抓到了四只乌龟,一人一只,不多不少,像是上天分好的。

接连十七个昼夜,竟然抽出这样一个神奇的石室:其看起来像是倒扣的簸箕,约有一千平方米、三十米高,四根柱子需要五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

当然除了惊叹石室的宏伟之外,吴阿奶等人更多的是沮丧:钱和时间打了水漂吗?

然而,很快他们就拿定了主意:这个石洞气势非凡,石壁上的花纹也精美绝伦,要是开发成旅游项目,说不定利润比卖鱼还多得多呢。

想到这,他们紧接着又抽干了另外四个水潭,发现结构基本都类似,只是体积大小各不相同。

随后的日子里,吴阿奶等人为了招揽游客,把石窟装修成颇具规模的鬼城,第一年春节的时候仅门票收入就有近两万块。

就这样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六年后,1998年石窟被专家发现,这一地下奇观受到关注,收归国家所有。

目前,已探明凤凰山麓藏有数十个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人工洞窟,被当地人称为“第九大奇迹”。

所谓“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迷人”,有人曾经为龙游石窟总结出100个谜。

首先是洞窟之多之大,保守估计开凿石料至少在八十万立方米以上。

其次石窟为倒斗状,口小底大,它是如何采光照明的呢?

再者,并行的石窟间隔仅有半米,且互不相通。

当时的条件下,古人是怎么做到如此精确地测定?

......当然,在这些谜题中关于石窟开凿的目的,最为让人难以猜测。

我们知道修筑长城是为抵御异族的入侵,建造金字塔是为彰显法老的权利和永生。

那么龙游石窟开凿的意义又何在呢?

①采石场之说:采石在江浙一带十分常见,工匠们会从自然界的岩体中采集石料,用于建造房屋、城墙等建筑物。

专家对比后发现,石匠开采石料后留下的凿痕与龙游石窟四壁的弧线斜纹非常相似。

但是,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让人困惑:采石为何要到这么深的石窟里来?

露天开采不是更容易吗?

在安徽黄山屯溪县也有一座采集石料的花山迷窟,洞穴三十余个,其开凿面也有着方向不同的凿痕,且衔接处没有装饰性的纹路。

那么,龙游石窟为何开凿得如此规整统一?

纹路也修饰得如此精美流畅?

以我个人角度来感觉,作为采石场好像用不着如此精雕细刻的。

况且从侧面开采石料的话,不管是从节约成本还是方便运输等方面来讲,都是上佳之选。

②仓储室之说:早在春秋时期,龙游地区古称姑篾,就曾是当时的水运中心。

到了西汉,姑篾更名为太末,不仅仍然是水运枢纽中心,而且还是重要的军事要地。

如今,龙游一带还保存着诸多造船作坊,这也印证了历史上龙游水运繁荣的景象。

此外,龙游石窟的洞穴相对独立,开口小空间大,似乎很适合储藏粮食一类。

根据气象专家连续一年的观测:石窟夏季温度恒定在十五度左右,冬季维持在六七度附近。

只是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这一点又太不符合储藏要求。

其实,明代画卷《翠岩春雨》就描绘了龙游地区的工匠在翠光岩开凿石洞储存物品的情景,或许我们可以借此和龙游石窟做一个比较:翠光岩的洞窟是横穴,且临江而建,洞口直接冲着江水,显然这才方便储藏货物的运输。

而龙游石窟的洞穴,建造在一个方圆不过数里的小山丘上,出入途径只是顶部的洞口,而且上下台阶很原始,高低落差较大,搬运货物似乎并不顺利,费时又费工。

倘若作为军事性战备基地,如此不便的仓储室,岂不延误战机?

③群居穴之说:龙游地区历史悠久,考古工作中曾出土过不少古代石器,而背山靠江的环境也与我国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的环境相吻合,因此有人提出:龙游石窟会不会是古人群居的生活场所?

对此,我们不妨先了解下北京延庆的古崖居遗址。

走进洞内可以看到:这是由多个房间组合成套的石室,左侧有马槽,右侧有火炕,上下之间还留有观察口,其通风良好且采光充足。

而相比之下,龙游石窟的洞穴显然要阴暗潮湿得多,而且洞体空旷,隐蔽性又不好,似乎并不是群居之用,因此这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④练兵场之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当时的吴国很强大,而越国要想报仇十分困难,只得在敌人眼皮底下备战。

《史记》记载:勾践回国以后便要训练士兵急于复仇。

大夫逄同委婉建议:骘鸟之击也必先隐其形。

意思是说猛禽老鹰在抓猎物的时候,先藏起来潜伏着,其言外之意是指:要制定更长远的计划就得隐蔽落实一些重要措施。

勾践听后遂采纳,在吴国监视下不动声色地实施军队训练。

因此有专家认为:龙游地下的这些石室很可能是当年越国秘密训练士兵所用。

虽然此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难以解释。

首先,春秋时期主要是青铜器,铁器冶炼尚未成熟,而如果用青铜器开凿这么大的石窟群显然是十分吃力。

其二,龙游石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当时的越王如若有这样的实力,不是早该复仇了吗?

其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名垂青史,为何在这个故事中,如此重要的环节却前所未闻?

甚至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

结语:对于龙游石窟的建造者及建造目的,虽然各种假设之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又不能够自圆其说。

至于题主所涉及的“外星文明”,我觉得首先应当解决:有没有外星人这个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龙游石窟或许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陆续完成的伟大工程。

可能它最早只是采石场,但后来人发现这些洞窟有利用的价值,便加以改造修饰,成为军事战备仓库或是临时生活居所,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种猜测。

古人为我们留下杰出的石窟艺术,同时也留下了无数未解之谜。

直到今天,对龙游石窟仍然没有合理的解释,而对它的探索始终在继续。

本文作者@古物心语:品古物史韵,传文明心语。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加转发,感谢!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

    作者信息

    标签TA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