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辅导机构跟家长说,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成长期需要两年。你怎么看?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觉得语文和数理化,应该是“天赋”的问题,所谓的长期积累和培养的过程,事实上,对任何人和任何学科来说,都是一样的。

我曾经在辅导机构跟家长说,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成长期需要两年。你怎么看?,第1张

以前,我在高考时,是数理化很好,语文英语一般,但是,学校保送我上的大学是中文专业,当时我们还小,觉得中文都是不会读书的人才去读的专业,我就自己考。

但是,到了后来学专业的时候,我是学的会计,而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中文能力“人品大爆发”,写作,比如单位年终总结,比如后来自己做企业管理体系,作一些作业规范,企业内部主要的研发和各个管理流程,我总是“各种创意”频出不穷——总是以各种文本,各种图形,以及各种适合各种人群能够看懂,能够理解的方式,获得了大家的喜欢和欢迎(而不是多数企业管理文件那种抗拒)后来,我和以前同学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到这点,大家都会非常惊奇。

也非常感叹。

从我自身的感受来看,一个人的所谓“天赋”,是一种“隐性”的,和“隐藏”的,真正在高中或者中小学校学习过程中,作为“孩子”,自身是认识不到的,和“无意识”的,我们自己,也经历过孩童时期,和“无意识”时期。

而只能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

完全不会知道未来,什么才适合自己,以及自己未来真相擅长什么。

反过来说,作为教育,我认为,都是“长期积累”和基础积累的问题,无论语文,还是数理化,如果你的基础不行,到了高中高考,乃至于以后大学,都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压力。

都需要自己课外去补自己的不足。

而真正作为应试教育中的高考,需要多少时间去积累?

从我们自己的经历来看,似乎也不多,或许不需要“两年”,而在于自己“顿悟”,我们自己,和其他同学,都有过这个体验,就是“你自己想学了”,“你自己知道怕了”或者“你自己有自己的目标”以后,所有的不足,都会被自己补上,都会被客服,想冲刺的人,就多数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不想的人,怎么补,都没用——前提是你本身就是一个中等以上资质的人,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不在讨论范围内。

有一个故事,我也曾经说给我的同学,希望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用上(我孩子读大学了,他的孩子才高一):就是一个北大的人,他儿子,学习很差,而这个北大的人,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的北大研究生同学中,有一个搞教育的,于是就向他的同学请教,他的同学给了他一个最简单的,却是教育中最高境界的方法——兴趣,是引导人生,就有效的方法。

回去之后,他没有继续给孩子各种施压,而是冷静地想,他儿子从小的成长和经历,其中,回忆起孩子还在三五岁的时候,就能认出所有品牌汽车的商超,一辆车,开过去,他小孩就知道什么车。

于是,他试图引导已经高一的孩子,去了解汽车,学习国内外汽车最新的信息——即使会影响学业,也不例外,结果,他的孩子从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于是,开始从高二下学期“冲刺”——根本不需要父母怎么催促,自己都是拼命抓紧时间,抓紧学习的同时补漏。

后来真的考上了北大汽车专业。

这个案例再次告诉我们,学习,不分早晚,不分努力,只在于“天赋”和“自己想要”,其他,都不是问题的核心!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

    作者信息

    标签TAG

    相关文章